赵毓,“呃……”

文湛,“哥哥将我丢在雍京多年,自己建功立业去了,还不能让我抱怨一下?”

一听这话,赵毓立刻回,“陛下,我觉得您说的‘海清河晏、国泰民安’这两句挺好的,非常好!社稷民心千钧之重,我们要牢牢记得,铭心刻骨。我这就去买花灯,写字去!”

文湛矜贵点了点头,“哥哥说的极是。”

水边有个亭子,一群妇人手札莲灯,赵毓凑过去买了一盏。

亭子的石头长条桌旁还坐着位妇人,满头银发,正操笔墨帮旁人写祝词,她看见赵毓,直接把笔递出,“后生像是认识字,自己写。”

赵毓接过笔,又要了砚台,到了谢。见他斯文腼腆的样子,周围几声轻笑。赵毓连忙又说了客气话,周围笑声更浓了。他赶紧拎着莲灯连忙出亭子,在河边的青石栏杆旁边找到文湛。

他看了看赵毓身后,“哥哥,她们笑什么?”

“许是高兴吧。”赵毓,“我也不太清楚。喏,你要的灯和笔。这两句,是你写,还是我写?”

“第一次和哥哥写莲灯。”文湛,“我写上句,哥哥写下句。我们两人写的祝词,才算圆满和美。”

赵毓就是笑,左看像只餍足的猫,右看像弥勒。

等他们两人把莲灯写好,赵毓回亭子还毛笔砚台的时候,周围又笑,他这才注意到他们写的“海清河晏、国泰民安”在一大堆闺愿当中,显得格格不入。

银发老妇收回笔和砚台,“后生走错地方了。许你们男人那些宏图大愿,得过了桥,在水那边。方才给你笔,还以为你要写一些儿女情长。没想到,还是男人那些建功立业。”

赵毓,“老夫人又怎知,这不是我的儿女情长?”

“哪家儿女情长求国运?”不知道那位说的,周围又是笑。

赵毓只能,再一次抓了抓脑袋。

老妇,“既然这是儿女情长,那后生不再放一盏灯,求个功名?”

赵毓,“有啥好求的?”

他忽然想起来文湛对燕王说过他,——承怡此一生功业皆属大郑社稷。

于是又加了一句,“我这个人,此一生功名早成定数,求不得,避不开。”

他们临走,银发老妇还打趣赵

章节目录